多学科会诊助力精准诊疗
近日,滦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与内镜中心通力协作,通过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成功为一例房颤患者完成术前精准评估——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突破了技术瓶颈,再次彰显了医院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实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突发难题:检查遇阻,团队接力破局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已开展两年余,一名患者因房颤需行射频消融术,术前需完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能否进行射频消融,这是本月的第四例。然而,超声科医生在操作中发现,探头在患者食管入口处反复受阻。患者咽部无异常,但探头始终无法顺利通过,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三次尝试未果后,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超声科主任王倩紧急联系内镜中心专家进行联合会诊。
内镜中心迅速响应,通过精细的内镜检查发现患者食管存在生理性迂曲,排除了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这种情况看似简单,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延误手术甚至造成损伤。通过内镜辅助,既能明确解剖结构,又能为后续检查提供路径引导。”内镜中心主任曹小键说。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研判下,超声科团队调整操作手法,最终顺利完成了检查,为次日手术提供了关键影像依据。
MDT常态化:打破学科壁垒,共筑安全防线
这次协作看似偶然,实则是医院MDT机制常态化的必然结果。近年来,滦州市人民医院大力推进多学科诊疗体系建设,通过建立绿色会诊通道、制定标准化协作流程,实现了临床科室与超声、影像、检验、病理等多学科的深度联动。仅2024年全年,就开展MDT会诊130余例。
此案例中,内镜的实时评估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扫清了“盲区”,而日常工作中,超声与心电、影像团队的即时沟通,更是为患者筑起了立体化的安全网。这种“1+1>2”的协作效应,不仅体现在疑难病例的攻坚中,更渗透在每日的检查及检验报告互审、影像读片讨论、异常心电图提醒等细微处。
滦州市人民医院始终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精准医疗,此次多学科联合会诊的案例,正是医院践行“优质高效诊疗服务”宗旨的生动写照。通过建立“检查预警-快速响应-联合研判”机制,将MDT模式从传统的大会诊延伸到日常诊疗各环节,不仅让医疗资源实现“精准滴灌”,更让患者在看似常规的检查中也能感受到多学科护航的安全感。撰稿:超声科 陈俊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