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围绕“管理创新、人员下沉、畅通转诊、优化配置、信息赋能、慢病管理”六大核心任务,全面发力,致力于提升县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服务。凭借在医共体建设中的卓越表现,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在“2024县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公益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荣获“县域医共体榜样医院”的殊荣,成为县域医疗改革的典范。
01创新管理模式,提升医共体运行效率
02上挂下沉人员,激活基层医疗神经末梢
03畅通转诊流程,优化患者就医路径
04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区域共建
05借助信息赋能,助力医共体高效运行
06加强慢病管理,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四、构建县域医疗服务新生态之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区域共建
在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进程中,医共体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滦州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不仅为乡村医疗机构带来了硬件设施的显著改善,更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减轻患者负担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升级影像设备,提升诊断效率
为了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共体内影像检查实力,滦州市人民医院充分考虑地域分布及实际需求,对下属卫生院的硬件设施进行了重点升级。在滦城街道中心卫生院,医院投入了先进的16排CT设备,并同步进行了信息化系统的全面升级。新设备与影像中心PACS系统实现了无缝对接,这一创新举措使得影像图形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至总院。患者在卫生院完成检查后,总院的专业医生即可迅速出具影像报告,卫生院则能直接打印报告,大大缩短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了诊断效率。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也让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同等水平的影像诊断服务。
引入核磁设备,落实惠民举措
滦州市人民医院将西门子1.5T核磁设备移机到榛子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标准化核磁室。这一设备的引入,填补了榛子镇中心卫生院在磁共振检查方面的空白,为当地患者提供了更为精准、全面的诊断手段。仅在2024年,榛子镇中心卫生院就累计开展磁共振检查993人次,同时为患者减免检查费用达159,241.5元。这一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让更多患者能够及时接受必要的检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超声科室共建,提高服务效能
除了影像检查设备的升级,滦州市人民医院还注重与基层卫生院在其他医疗领域的合作。自2024年9月初,九百户卫生院成为滦州市人民医院医共体超声共建的第一个试点医共体医院,滦州市人民医院超声科选派超声专家下沉到九百户卫生院,进行每周两次的下乡巡诊活动,为基层群众开展超声检查及会诊服务,大大解决了老百姓的就医难题。通过总院的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共享,九百户卫生院的超声检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2024年,九百户卫生院累计开展超声检查775人次,为患者节省费用6200元。这种共建模式不仅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也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超声检查服务,避免了长途奔波到大医院检查的不便。
通过一系列的硬件设施升级和合作共建项目,滦州市人民医院逐步实现了区域内统一诊断、统一质控、资源统筹利用为一体的同质化医共体服务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不仅提升了基层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也让基层卫生院真正成为了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患者在基层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大大提升了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今后,滦州市人民医院将继续深化医共体建设,不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与基层卫生院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同时,医院也将积极探索创新医共体服务模式,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撰稿:外联部 侍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