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模式助力诊疗发展
在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学科会诊(MDT)已成为解决复杂疑难病症的重要手段。滦州市人民医院紧跟医学前沿趋势,积极推行多学科会诊模式,整合各学科优势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全面的医疗服务。
01多学科协作,攻克疑难病症
不久前,滦州市人民医院成功解决了一例罕见的房颤患者术前检查难题。患者需要进行射频消融术,而术前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是确定手术可行性的关键步骤。然而,在检查过程中,超声科医生发现探头在患者食管入口处反复受阻,尽管患者咽部无异常,但三次尝试均无法顺利通过。
面对这一罕见情况,滦州市人民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超声科主任紧急联系内镜中心专家进行联合会诊。内镜中心快速响应,通过精细的内镜检查,发现患者食管存在生理性迂曲,排除了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在多学科专家的共同研判下,超声科团队调整操作手法,最终成功完成检查,为次日的手术提供了关键影像依据。
这次成功的协作并非偶然,而是滦州市人民医院MDT机制常态化的成果体现。近年来,医院大力推进多学科诊疗体系建设,建立绿色会诊通道,制定标准化协作流程,实现临床科室与超声、影像、检验、病理等多学科的深度联动。仅2024年,医院便开展了130余例MDT会诊,成功解决众多疑难病例,为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02专家齐聚,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多学科会诊在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上同样展现出独特优势。在一次针对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会诊中,滦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联合唐山市人民医院的放疗专家、肿瘤专家,以及本院胸外甲状腺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
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3年前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经过化疗和放疗后症状缓解,但近期出现复发。会诊过程中,专家们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随后,放疗科主任汇报患者病情,专家们查阅既往病历,围绕病情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结合患者既往诊治过程和体质等综合因素,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下一步化疗方案,并及时与家属沟通告知。
通过这样的多学科会诊,患者无需在多个科室之间奔波,就能享受到多位专家的联合诊疗服务。各学科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病情,相互补充,制定出的治疗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个性化,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03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造福一方百姓
滦州市人民医院推行多学科会诊模式,不仅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也为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益处。一方面,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医院的高质量医疗服务,避免了前往大城市就医的奔波之苦,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切实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一方面,多学科会诊促进了医院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医生们在会诊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拓宽了诊疗思路,提升了业务能力,推动了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今后,滦州市人民医院将继续深化多学科会诊模式的应用,不断完善会诊机制,加强与上级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的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滦州地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更多患者受益于多学科协作的医疗成果。
撰稿:外联部 侍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