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医科普
冠脉CTA(冠状动脉CT造影)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心脏冠状动脉的解剖结构、功能状态以及病变情况。以下是关于冠脉CTA的一些关键信息:
1适应症
冠脉CTA主要用于诊断或排除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适用于以下情况:
观测冠脉有无粥样硬化、明确斑块性质,确定冠脉狭窄程度,明确是否存在冠心病。
发现心肌内有无缺血或梗塞。
了解冠脉血管的走行,判断冠脉有无畸形。
2检查过程
进行冠脉CTA检查时,医生会在你的手臂肘正中静脉处插入留置针,通过高压注射器在血管内注入造影剂,同时进行多层螺旋CT快速扫描及原始图像采集。医生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构建冠状动脉影像并进行心血管分析。冠脉CTA的整个检查时长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检查后需要提醒被检者注意多喝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皮疹及其它不适情况,无异常即可离开。
3优点
无创:不需要插管子到冠状动脉,减少创伤风险。
简便易行:门诊即可进行,无需住院。
有效:随着技术进步,影像与传统的冠脉造影结果越来越接近。
对诊断心肌桥有帮助:能够同时观察血管和旁边的心肌。
4注意事项
对比剂问题:需要注射含碘的造影剂,极少数人可能会对造影剂过敏。
辐射剂量:随着技术进步,辐射剂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心率控制:理想心率应在70次/分左右,过快的心率会影响检查结果;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对心率的要求越来越少,即使是快速房颤的患者,都能够进行清晰的冠脉成像。
5冠脉CTA检查适用于以下几类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中老年人群(尤其绝经后的女性)、大量吸烟者、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这些人群由于长期暴露在冠心病的风险中,适合通过冠脉CTA来评估冠状动脉的健康状况。
怀疑有冠心病的人群:如果患者有胸闷、胸痛等症状,或者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提示可能有冠心病,冠脉CTA可以提供帮助。这种检查能够精确地观察到冠状动脉的狭窄和病变情况。
冠状动脉术后复查人员:对于曾经接受过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搭桥术的患者,冠脉CTA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复查手段,用来评估手术效果和血管通畅情况。
无症状但心电图异常的人群:有些人虽然没有任何症状,但静息心电图显示有异常,如ST-T改变,这些人群可以通过冠脉CTA来评估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病变。
冠脉CTA检查能够提供冠状动脉的清晰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然而,进行冠脉CTA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个人的过敏史和病史,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适合进行此项检查。
6冠脉CTA检查有哪些禁忌症?
冠脉CTA检查的禁忌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对碘或造影剂过敏:如果患者对碘或造影剂有严重过敏反应,进行冠脉CTA检查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亢进:未治愈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避免进行冠脉CTA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如果处于急性心肌梗死或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的不稳定状态,应避免进行冠脉CTA检查。
妊娠:由于造影剂可能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胎盘,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禁止进行冠脉CTA检查。
7结果解读
冠脉CTA的结果会根据狭窄程度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
未见明确狭窄及斑块:冠脉血管没有动脉粥样硬化表现。
可见粥样硬化斑块,狭窄<20%:早期粥样硬化改变。
管腔轻度狭窄,狭窄程度20%~50%:一般不会引起心肌缺血。
管腔中度狭窄,狭窄程度50%~75%:属于临界病变,需要进一步检查。
重度管腔狭窄,狭窄程度≥75%:严重冠心病的标志。
管腔狭窄程度>99%:属于管腔完全闭塞。
冠脉CTA检查是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计划心脏病治疗,但它不应该是唯一
诊断和治疗依据,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评估。
冠脉CTA目前虽不推荐作为查体必备,但对于怀疑有冠心病的人群,是非常适合的,无创准确、相对经济。此外,冠脉CTA的意义不仅在诊断方面,对于手术医师,冠脉CTA能提供更多的解剖学信息,对疑难冠脉病变、血管变异、先天性心脏病等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撰稿:影像科 李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