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滦州市人民医院网站!

微信公众号
立即关注
了解医院详情

科普知识

我的位置: 首页> 健康教育 > 科普知识

滦医科普||身体发出这些信号?别忽视!一文读懂癌症的常见表现

发布时间:2025-11-05 08:37




滦医科普

健康是美好生活的基石,而守护健康的关键,在于读懂身体的“报警信号”。癌症作为威胁健康的重大隐患,早期往往会通过全身或局部症状传递信息。下面就用通俗的语言,为您梳理这些关键信号,学会早发现、早应对,为健康加道“防护盾”。

先看全身信号:身体发出的“整体警报”

这些症状不局限于某个部位,却可能是身体内部出现问题的“提示灯”,尤其要注意“不明原因”和“持续存在”这两个关键词。 

1. 体重突然掉得快

没刻意节食、没增加运动量,1-3个月内体重就少了5%-10%(比如100斤的人莫名瘦了5-10斤),别以为是“变瘦了”,可能是肿瘤在消耗身体能量或影响代谢。

2. 低烧反复总不好

体温常在38.5℃以下,反反复复发烧,却查不出明确的感染(比如感冒、肺炎),可能是肿瘤细胞释放了“致热物质”,或是身体在对抗肿瘤时产生的免疫反应。

3. 累到休息也缓解不了

不是“加班后没睡够”的累,而是不管睡多久,都觉得浑身乏力、提不起劲,连买菜、做饭这些日常事都觉得吃力。这可能和肿瘤消耗营养、慢性失血导致的贫血有关。

4. 夜里出汗浸湿衣服

不是因为被子厚、房间热,而是睡着后突然大量出汗,醒来时衣服、床单都湿了,这种“盗汗”在淋巴瘤等血液系统肿瘤中比较常见。

再查局部信号:身体特定部位的“异常提醒”

这些症状集中在某个部位,一旦出现“持续加重”或“和平时不一样”的情况,别拖着,及时检查更安心。 


1. 身上长了“硬疙瘩”

乳房、脖子、腋下、肚子、睾丸等部位,突然冒出新的肿块,而且会慢慢变大。摸起来质地偏硬,边界模糊,推动时不怎么能动,可能和乳腺癌、淋巴瘤、甲状腺癌等有关。

2. 不明原因出血要警惕

- 咳嗽时痰里带血、甚至咯血,可能是肺癌的信号;

- 没受伤却经常鼻出血、牙龈出血,要留意血液系统问题;

- 大便带鲜红色血,别只当成“痔疮”,也可能是直肠癌;如果大便发黑(像柏油一样),可能是胃、食管等上消化道肿瘤出血;

- 小便时看到血,且没有疼痛,要警惕膀胱癌、肾癌;

- 非月经期出血、绝经后又出血,可能是宫颈癌或子宫内膜癌的提示。

3. 疼痛持续不缓解,还越来越重

- 头痛越来越厉害,还伴有恶心呕吐,别只当成“偏头痛”,要警惕脑瘤;

- 某个固定部位的骨头疼,夜里疼得更明显,可能是骨原发肿瘤或其他癌症转移到骨头;

- 胸背部经常疼,可能和肺癌、食管癌、胰腺癌有关。

4. 吃饭、排便习惯突然变了

- 咽东西时总觉得“卡脖子”,食物咽不下去,而且越来越严重,可能是食管癌、胃癌;

- 长期消化不良、总烧心、没胃口,别只当成“胃炎”,也可能是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表现;

- 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者大便变细、有凹槽,要留意结直肠癌。

5. 皮肤、黏膜有异常变化

- 皮肤和眼白突然变黄,小便颜色变深(像浓茶),可能是肝癌、胰腺癌、胆管癌压迫胆道导致的;

- 身上的黑痣变了样,记住“ABCDE法则”:形状不对称(A)、边缘不整齐(B)、颜色不均匀(C)、直径超过6毫米(D)、还在不断变化(比如变大、隆起、破了出血)(E),这可能是黑色素瘤的征兆;

- 皮肤总痒,擦了药膏也没用,可能和淋巴瘤等全身性疾病有关;

- 口腔里有白斑,或者舌头、口腔黏膜上有溃疡,长期(超过2周)不愈合,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信号。

6. 咳嗽、声音哑总不好

- 干咳不停、咳嗽带刺激性,或者痰里带血,持续好长时间不好,要排查肺癌;

- 声音嘶哑超过2-4周,休息、喝水后也没缓解,可能和喉癌、甲状腺癌有关。

重要提醒:别恐慌,但要重视!

1. 症状不代表一定是癌症:上面说的症状,很多良性疾病也会有(比如淋巴结肿大可能是炎症,便血可能是痔疮),不用一看症状就“对号入座”吓自己。

2. 关键看“持续时间”和“变化”:如果症状持续2-4周没好转,或者越来越重(比如疙瘩变大、疼痛加剧),就一定要重视。

3. 别自己诊断,及时找医生:出现担心的症状,最正确的做法是去医院,把症状、持续时间跟医生说清楚,让专业医生做检查判断。

4. 定期筛查比“等症状”更重要: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等高发癌症,即使没症状,也建议根据医生建议定期筛查(比如女性做乳腺超声、宫颈癌筛查,中老年人做肺癌低剂量CT),这是早期发现癌症最有效的办法。

了解这些症状,不是为了制造焦虑,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懂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发出上述“警报”,别忽视、别拖延,及时就医检查,才能把健康风险降到最低。毕竟,主动关注健康、定期筛查,才是守护生命最好的方式。

撰稿:放化疗科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