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市人民医院紧紧围绕进一步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聚焦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远程会诊、人员下沉、优化转诊、硬件升级、义诊巡诊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输送到乡村,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高乡镇群众健康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健康动力。
远程会诊打造优质医疗“零距服务”
远程会诊作为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支撑,是滦州市人民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乡村医疗振兴的重要举措。滦州市人民医院不断完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搭建起与医共体卫生院之间的高效沟通桥梁。借助这一免费的诊疗平台,乡镇卫生院医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影像检查结果等关键信息实时上传。医院的专家团队则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上传的资料进行分析研判,通过视频连线等方式与乡镇医生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疗建议,从而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高效诊疗模式,让乡村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县级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有效解决了他们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
人员下沉激活基层医疗“造血功能”
医院建立健全人员下沉长效机制,依托专家驻点帮扶、开设专家门诊、名医基层工作室建设、专科联盟建设、超声专科共建、开设专科联合门诊等形式,将优质的人员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专家坐诊、疑难病例讨论、查房会诊、帮扶手术及指导等多种形式,将优质医疗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基层,从而全面提升基层卫生院诊疗能力,助力其服务乡村群众能力提升。2024年累计下沉1483人次,培训基层医师4835人次,为基层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同时,选派7名医疗业务骨干长期帮扶医共体成员单位,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技术、服务和管理水平。此外,实施基层卫生院骨干“上挂”计划,2024年接收19人次进修学习,这些人员学成回岗后成为基层医疗发展的中坚力量,促进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
优化转诊畅通乡村就医“生命通道”
为让乡村群众的就医更加顺畅,滦州市人民医院积极落实基层首诊与双向转诊工作,精心制定转诊标准与流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患者信息实时共享。为转诊患者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就诊、检查、住院等服务,专人负责一对一精准对接。针对重大疾病、慢性病和急危重症患者简化转诊流程,提升五大中心建设水平,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捷通道。组建专家巡诊队伍,深入基层筛查慢性病,及时转诊并预约手术,做到早诊早治。并加强了对乡村卫生院沟通培训,做好急救能力相关培训,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优化急救网络布局,提升应急能力,全方位保障乡村患者转诊就医顺畅。
硬件升级夯实乡村医疗“硬件基石”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滦州市人民医院紧密结合乡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对乡镇卫生院设备进行针对性升级。为滦城街道中心卫生院配备先进的16排CT设备,并全面升级信息化系统。新设备与滦州市人民医院影像诊断中心PACS系统无缝对接,影像图形能实时、准确传输至总院,乡镇患者检查后,总院医生可迅速出具报告,卫生院直接打印,大大缩短等待时间,提升诊断效率,让患者在基层享受到与大医院同等水平的影像诊断服务。2023年底,滦州市人民医院将西门子1.5T核磁设备移机至榛子镇中心卫生院,建设标准化核磁室,填补当地磁共振检查空白。仅2024年,该卫生院就累计开展磁共振检查993人次,为患者减免检查费用159241.5元,有力支持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义诊巡诊将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
为持续提升基层群众的健康水平,滦州市人民医院遴选340名执业医师组成13个工作队定期进村入户开展巡诊、义诊;组建89支、451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为广大乡村群众提供上门的义诊咨询、巡诊查体、健康答疑、疾病预防及急救知识宣讲、慢病筛查、家庭医生签约技术支持等服务,特别关注“一老一小”及贫困等重点人群,乡村群众通过与专家们面对面诊病、交流及免费检查,让健康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从源头上做到以防病为主,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家门口甚至家中,以此提升乡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滦州市人民医院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切实提升了乡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增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坚实的医疗力量。今后,滦州市人民医院将继续深化医共体建设,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守正创新,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乡村医疗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保驾护航。
撰稿:外联部 侍海云